旅人桥的目的是什么(旅人桥)
《贾子?道术》:‘以己量人谓之恕。
从此,作为政治共同体信仰的天才真正进入文明意识,华夏才真正初具天下规模,而文明意义上的中国才真正形成。又如章太炎说‘经者,编丝缀属之称【8】,是在书写载质上说经。
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,需在整全的文明视野中获得其主体性和生命力。即器观道,可知经之所以为经。中国认同的产生,正根源于唐虞三代在政治上对中国规模问题的成功解决。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中的个体,每天都要与各种器打交道,自己也作为器而进入社会,因而都身处复杂的器的系统里。还有,文也须就其载质而言。
典册制诰,背后是王者布施德音的政教秩序。儒史相资于无穷,为变不可极的儒史相资运动,也即经史互动式的中华文明开展之道。原载:《周易研究》2024年第2期 进入专题: 易学 方实孙 朱熹 。
这本来或许能够成为改变命运的一个契机,因为方实孙曾屡次应考,仍未获取功名。29 参见杨世文《谈谈张南轩著作的整理研究》,载《儒家文明论坛(第1期)》,济南: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5年,第336页。这说明方实孙此时仍事科举,也说明国子进士确系国子监学生,且方氏成绩尚优,监元即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。19 参见程章灿《刘克庄年谱》,第351页。
关于方实孙的家族、家世的记载,刘克庄之文提供了重要资料,综核可知:实孙之父当为方正子(方定子),叔父为方武子,娶妻刘氏。定将新述作,一一寄田庐。
参见[宋]刘克庄著,辛更儒笺校《刘克庄集笺校》,第1008页。就当时社会情况而论,方氏以布衣参与官方历史修纂活动,是很了不起的事情,能够侧面反映方实孙不俗的学问修养。综合而观,宗谱所记恐有误,从刘克庄大全集的文章来看,他与远迁潮阳、流落他乡的方景绚及其子方汝玉交往不多,作墓志铭时显然与所请之人有过交流,信息应当可靠。刘克庄言:曩余见场屋之作及古律诗、长短句,知君之豪于文也。
其图书学讨论,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二程河洛图书观的影响,接受了邵雍、朱熹等人的图书象数视野,由此丰富、延伸了对《周易》象数学的讨论。方实孙之父为方正子(方定子)。方氏经史著作唯易著似存,即四库全书所收《淙山读周易记》,是书原名应作《读易记》或《读周易》。三、诗文论著及与朱子易学关系方实孙能诗文,专经史,学问深广,著述甚多,涉及经学、理学、史学、诗文等多个领域。
在中国古代社会,进士及第或获得相关功名,是对个人、家族乃至当地来说都较为荣耀的事,一般不会失载,另外,县志也会经过多次编修、增订,着意记录地方杰出人物及其突出事迹,但无论是家谱,还是莆田县志18或其他资料,都对方实孙功名失载或缺乏准确记录。23还有人指出该书当名《浮山读易记》,并著录《浮山读易记》二十一卷、图一卷24。
(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,第2776-2777页)方氏经史之著惜均散佚,惟有易著似存,即收入四库全书的《淙山读周易记》。(参见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,第2776页)以布衣入史局是方氏人生中的重要事件。
综合刘克庄之文与宗谱所录,方正子应过继于方阜周。这也似乎表明,他对朱熹易学及其思想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。从家谱记载来看,实孙当为方氏入莆之十一世或十二世,而非有学者所言之十四世,亦非方仁载一支。他对经传的解释主要受《周易正义》《程氏易传》的影响,还吸收了胡瑗、李觏、张载、杨万里、王宗传、杨时、张栻以及福建易学家的观点,体现了宋代义理易学的学术特点,其易学或思想讨论能够切近人事,讨论文本及其内涵大都落实到国家管理、君臣关系、人伦之道、社会治理等种种现实问题上。其家族成员自方慎言以降,一门三十八人,跨越南北两宋,绵延数百年,以文学闻名于时,有作品或文集传世者达二十五人8。险怪幽僻,流弊至于假鱼书以为神占,风角以为盗,不可不辨也。
此外,关于方氏科举功名之说,历史所载颇为不实,讹传甚久。此本凡上经八卷,下经八卷,《系辞》二卷,《序卦》《说卦》《杂卦》各一卷,又不知谁所分也。
二、生平事迹与疑案方实孙生平事迹留存可查者甚微,有三件事较为突出,也充满疑问。天、地、人三才是以易道为基础的整体系统,同体同用、体用一如,而《易》就是圣人与天地、自然之间相互发现、相互成就的结晶。
方渐,宋郑和八年(1118)进士,绍兴中为韶州通判,历知梅州、潮州、南恩等州,官至朝散郎,家中藏书甚富,曰富文阁,郑樵曾来就读,子孙相传为富文方氏。太白清平调,相如谏猎书。
方其义字同甫,与刘克庄之父同年,官英德府贡阳县尉,后改梧、琼二州户录,秩止从事郎,笃好关、洛之书,诗宗陶、谢,文师苏氏,亦好藏书。14宋代每科进士数量较大,庆元五年所录亦众,但具体人名难以详考,尚不知方实孙是否名列其中。自此论不明,上下凌替,尊卑贵贱不安其序,往往以《易》为卜筮之书。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四十九《晦翁学案补遗》将方实孙列入其中30,也有学者把方实孙视为朱子后学。
4方秉白字直甫,号草堂……隐居教授……孝宗朝淳熙年间以孝廉荐,不起。从刘克庄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、地方志、宗谱及其他史志目录等文献资料来看,方氏履历活动与学问著述虽难尽知,其家世、生平、论著、学问等方面都可有许多新的发现
(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,第2776页)而后刘氏得闻方氏布衣入史局,预闻纂修之事,又知方氏擅长史部之学,说又知君之长于史也(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,第2776页)。关于方实孙的家族、家世的记载,刘克庄之文提供了重要资料,综核可知:实孙之父当为方正子(方定子),叔父为方武子,娶妻刘氏。
28该书流传次第基本见载于上述少量史料书目,亦可见未能广布。有学者把方实孙视为朱子后学,实则他对朱熹易学有所保留,或言接受有一渐进过程,方氏为朱熹拥趸之说需要更多证据支持。
方氏在史局的主要工作应该是辅助修书,书成进御,自监修大臣至诸史官皆被醲赏。这里的实孙即方实孙,该条为查考其生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线索。宗谱中秉机作秉玑,亦无方几或公孙之名,可见非本支修谱,宗脉失联导致信息有误。18 莆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《莆田县志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4年,第1094页。
四库馆臣言:此书旧本但题曰《读周易》。(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,第2776页)所谓场屋之作,大抵为科举应制之文。
然而,刘克庄所记与宗谱有所出入。 【摘要】方实孙是南宋晚期易学家。
经查,庆元五年科举见载于多种史料。(参见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,第2776页)由此可知方氏科举之路较为曲折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